关注★芦苇财会圈★,领取电子版,一起学习探讨更多财税知识。很多会计新手刚接触报表时,看到“递延所得税资产”“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”这些词就犯怵。其实报表没那么难,今天用最通俗的话,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一一拆解,看完就能对着报表说清楚公司的“家底”和“赚头”~
一、资产负债表:公司的“家产”和“外债”
图片
(一)资产类:公司手里有多少“值钱的东西”1. 货币资金:公司能直接花的钱
①库存现金:财务室保险柜里的现金,平时报销、付小额费用就靠它。
② 银行存款:公司存在银行账户里的钱,大笔收付款基本都走这里。
③其他货币资金:有专门用途的钱,比如存到证券账户准备买股票的钱、项目投标的保证金。
2. 交易性金融资产:短期“炒赚差价”的投资买股票、基金打算短期内卖掉赚差价,比如买10万股票,涨了3万就卖,这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。
3. 应收票据:别人欠的钱,给了“带保障的欠条”
卖东西没收到钱,但对方给了银行汇票(银行担保付款)或商业汇票(企业承诺到期付款),比单纯的“口头欠款”靠谱。
4. 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:别人欠的货款,可能有“收不回的风险”
①应收账款:卖了货、提供了服务但没收到钱,比如给客户发了8万的货,对方说下个月付款,这8万就是应收账款。
②坏账准备:怕对方赖账收不回,提前预估的“可能收不回的钱”,比如8万应收里,估计有1万收不回,就提1万坏账准备。
5. 预付账款:提前给别人的“定金”
买东西先付钱,货还没到。比如向供应商订原材料,先打2万定金,这2万就是预付账款,等收货后再扣减。
6. 其他应收款:杂七杂八的“应收款”
①应收股利:买了别家公司股票,该分的分红还没到账。
②应收利息:借钱给别人,该收的利息还没给。
③其他应收款:员工出差借的备用金、替别人垫付的水电费,这些和“卖货”无关的应收款都在这儿。
7. 存货:公司囤的“货”(从原料到成品)
①原材料:生产用的“零件”,比如做衣服的布和扣子、做面包的面粉。
②材料成本差异:计划买布花10元/米,实际花了12元,差额2元就记这里。
③ 库存商品:做好的成品,比如缝好的衣服、烤好的面包,等着卖的。
④发出商品:货发出去了,但客户还没确认收货(比如快递在路上),暂时放这里。
⑤委托加工物资:拿给别人加工的东西,比如把布料发给印染厂染颜色,加工期间就记这个。
⑥存货跌价准备:货放久了不值钱了,比如去年的羽绒服今年过时了,原价200元现在只能卖100元,差额100元就提跌价准备。
8. 固定资产:能用很久的“大件”
①固定资产:房子、机器、汽车这些能用一年以上的大件。
②累计折旧:这些东西越用越旧,价值慢慢减。比如10万的车,用5年,每年提2万折旧,体现它在变“旧”。
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:车撞了修完不值钱了,原来值8万现在只值5万,差额3万就记这里。
④固定资产清理:卖车、报废设备时的“过渡科目”,先把资产价值转到这里,卖完再算赚了还是亏了。
9. 无形资产:看不见摸不着但值钱的东西专利、商标、软件等,比如公司花50万买了个独家专利,这个专利就是无形资产。
① 累计摊销:跟固定资产折旧类似,专利每年会“贬值”,50万的专利用10年,每年摊销5万。
②无形资产减值准备:专利被新技术取代不值钱了,就提减值准备。(二)负债类:公司欠别人的“钱”1. 短期借款:一年内要还的“贷款”
向银行借的钱,一年内必须还,比如临时周转借了50万,6个月后还,就是短期借款。
2. 应付账款:欠供应商的“货款”
买了原材料没付钱,比如进了10万布料没给供应商钱,这10万就是应付账款。
3. 预收账款/合同负债:提前收的钱,货还没给
①预收账款:客户买东西先付钱,货还没发,比如客户订衣服先付3万定金,这3万就是预收账款。
②合同负债:更规范的说法,提前收钱但没履约(没发货),就记合同负债。
4. 应付职工薪酬:欠员工的“工资”
该发还没发的工资、奖金、社保,比如月底该发10万工资,下个月才发,这10万就记这里。
5. 应交税费:欠税务局的“税”
该交的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等,还没到申报期,先记在这里,比如这个月预计要交2万所得税,就记应交税费。
6. 长期借款:一年后才还的“贷款”
借的钱要超过一年才还,比如借200万建厂房,分5年还,就是长期借款。(三)所有者权益类:老板真正“拥有的钱”1. 实收资本/股本:老板投的“本金”
① 实收资本(有限公司):3个股东共投100万开公司,实收资本就是100万。
②股本(股份公司):股票面值1元/股,发行100万股,股本就是100万。
2. 盈余公积:从利润里“攒的备用金”
赚了钱后,按规定提一部分出来“备用”,比如今年赚100万,提10%(10万)放这里,以后亏了可以补。
3. 未分配利润:还没分给股东的“利润”
赚的钱提完盈余公积后剩下的,没分给股东的部分,比如今年赚100万,提10万盈余公积,剩下90万没分,就是未分配利润。
二、利润表:公司“赚了多少钱”
图片
(一)收入和成本:做生意的“本和利”1. 营业收入:卖东西/服务赚的钱
①主营业务收入:主业赚的钱,比如服装厂卖衣服的收入。
②其他业务收入:副业赚的钱,比如服装厂出租厂房的租金。
2. 营业成本:为赚钱花的“直接成本”
①主营业务成本:主业的成本,比如卖衣服的布料钱、工人工资。
②其他业务成本:副业的成本,比如出租厂房的物业费。(二)税费和费用:经营中的“必要开销”1. 税金及附加:经营中要交的“杂税”(除增值税外),比如城建税、印花税。
2. 期间费用:运营中花的“杂费”
①销售费用:为卖东西花的钱,比如广告费、销售人员工资。
②管理费用:管公司花的钱,比如财务、人事部门工资、办公费。
③研发费用:搞创新花的钱,比如研发新产品的材料费、研发人员工资。
④财务费用:跟钱有关的费用,比如借钱的利息、汇款手续费。(三)各种“收益”和“损失”:额外的赚与亏1. 收益类
①其他收益:政府给的补助,比如环保项目补贴。
②投资收益:买股票、债券赚的钱(亏了记负数)。
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:资产涨价的浮动盈亏(比如股票涨了,没卖掉只是账上赚)。
④资产处置收益:卖家当(旧机器、房产)赚的钱(亏了记负数)。
2. 损失类
①资产减值损失:非金融资产跌价(比如存货、机器贬值)。
②信用减值损失:金融资产收不回(比如客户欠款估计要不回)。(四)利润计算:一步步算出“纯利润”1. 营业利润:正常经营赚的钱 = 收入 - 成本 - 税费 - 费用 + 收益 - 损失
2. 利润总额:总共赚的钱 = 营业利润 + 营业外收入(如捐赠) - 营业外支出(如罚款)
3. 净利润:交税后净赚的钱 = 利润总额 - 所得税费用总结资产负债表看“家底”(有多少资产、欠多少债、老板有多少权益),利润表看“赚钱能力”(从收入到净利润的每一步)。
用大白话拆解后,是不是发现报表其实很简单?收藏起来,以后看报表再也不用愁啦~
🌿END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